凤凰彩票守护山乡孩子上学路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1-12
 凤凰彩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编制保障、资源配置等有力举

  凤凰彩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编制保障、资源配置等有力举措,让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得到明显改善,为乡村适龄儿童就近上学、上好学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在“教育城镇化”纵深推进的背景之下,许多学校逐步走向“小而优”,让留在乡村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有品质的教育。

  从寻甸县柯渡镇出发,沿着陡峭的山路蜿蜒而上约14公里,就到了松林八一小学。整洁有序的校园内坐落着几栋校舍,一阵阵稚嫩的读书声回荡耳畔。

  这是一所建于1950年的寄宿制小学,小学后面就是幼儿园,两个校区共用一个食堂,由松林小学共同管理。“我既是小学校长,也是幼儿园园长,除了日常教学,我和老师们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安全、健康保障等工作。”已有31年教龄的李兴培校长介绍,松林村的居民大都是彝族,人口居住密度小,不少学生家住几公里外的地方,家长不可能像在城区学校一样接送孩子,老师只能多辛苦一点。在这里,老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充当关注日常生活的“家长”、保障安全的“保安”、培养良好习惯的“宿管阿姨”。

  松林小学的情况并非个例。从全县情况来看,寻甸县国土面积358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彝、苗等25个民族,人口分散且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加之经济因素,该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占比较重,给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据统计,2019年以来,寻甸县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地方文化等因素,在充分征求学校及其所在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周边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先后撤并了36所在校生规模不足50人的村级小学。

  经过撤并整合后,寻甸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在全县占比依然很大,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9所,100人及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62所,占比44.60%,在校学生2677人,占比5.2%;乡镇寄宿制学校92所,占比66.19%,在校生27710人,占比53.68%,办好此类学校成为该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城区学校不用说,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好,但山区也有山区的优势。”松林小学挖掘山林间的特殊优势和周边的丰富资源,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育和课程模式,如在校舍一角开辟菜地拓展户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凤凰彩票。此外,该校还探索出一套小班化的教育模式,解决了很多农村家长课后无力辅导的问题。这也是不少原来随父母打工去城里上学的学生又回到松林小学上学的原因。

  “乡村学校更能精准对接每个学生。”寻甸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规模学校更容易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金所街道多姑小学坐落于连绵的坡地。这所始建于1902年的乡村学校,是一所非全日制纯彝族农村小学,共有1—3年级学生26名,小学有6名在编教师,幼儿园1名在编老师、3名临聘保育员。在这里就读的彝族孩子,绝大多数都不会讲汉语,学校都是实施彝汉双语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还在教学中增设了民族舞蹈、绘画、民族舞蹈操等课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传播当地优秀民族文化。

  有专家指出,乡村小规模学校要办成小而优、小而特的学校,关键在于找准并挖掘出当地特色。在寻甸,不少乡村学校将自然环境、农业劳动、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元素融入教学,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安排民间艺人进校教授剪纸、编织等手艺,让乡土文化得以延续。

  “放假基本都在学校,要么打理学校事务,要么休息充电。”近年新入职到松林小学的教师杨秘如今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像杨秘一样的年轻人,不断充实乡村学校,为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寻甸,新招考入职的年轻教师成为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短板的生力军。

  寻甸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全县35所中小学校开展实地调研,发现全县中小学校存在校点多、分布散、寄宿制学校占比高,教师队伍工作量大、老龄化严重、学科结构不优以及后勤保障能力弱等难点堵点。

  针对存在的问题,寻甸县深化县管校聘工作措施,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动态调整,近三年连续在县域内公开选调169名教职工。同时,不断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加大优质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力度。4年来,通过公(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硕师计划、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600余名。

  寻甸县还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

  在经费投入方面,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两类学校倾斜,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2023年,寻甸县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4.51亿元,比上年的14.12亿元上升2.80%。

  “尽管近几年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但这类学校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境。”寻甸县教育体育局相关人员坦言,寻甸县总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校点分布多,班级数多,寄宿学生多,若严格按照编制核定标准,单从总体数量上看,不缺编制,但一旦分散到校点,师资数量还较为紧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宿管人员、安保人员配备不足,后勤、宿管、安保等社会化服务购买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工作只能依靠教师完成。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寻甸县正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希望通过政策倾斜、资源共享、教学改革等,提升乡村学校的综合实力,闯出一条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重生之路,让优质均衡的教育能惠及到更多山里的孩子。(记者 张雁群 王琼梅)